一篇刊登于期刊Nature Index上,名为“April publishing lull follows end-of-year academic flurry”的文章统计数据显示:发文的黄金时期在11月—1月。
发文黄金期即将来临
如何冲一把提升自己的论文发表几率?
首先,一定要解决以下五个高频问题:
研究问题的设计如何体现出价值性?
(2) 如何科学的设计、规划或者优化?例如:如何进行最经济、方便的基础设施规划(公交线路、应急医疗设施)?如何在数据资源丰富情况下科学决策规划(影响健康的建成环境改善、突发事件下地铁和公交如何进行快速应急规划)?
(3) 利用深度学习方法进行建筑设计方案的自动生成
(4) 什么因素影响了结果?例如:影响共享单车使用量的显著性建成环境因素?——有利于改善最后一公里问题;影响地铁乘降量的显著性建成环境因素?——有利于TOD方案的实施效果。
(5) 什么是公平的设计或规划?例如:绿地空间可达性的公平性评价?是否影响了房价?是否对居民健康有影响?其他基础设施的公平性供给分析与规划(优化)方法。
研究的创新点该如何选取?
比如XX作者在通信领域异常擅长,且尤其擅长时频分析,那么当其跨专业到化学领域时,可以尝试将其时频分析的知识应用到化学领域中,则不失为一种较好的创新点。需要注意的是,在文献中,Research gap一般出现在引言部分的第一段或第二段的部分,也就是在介绍完大背景后,会有一定的转折,指出当前研究所存在的问题,这也就是本文所致力于解决的问题。
举例:以计算机会议论文为例:在However之后即为本文的research gap。需要大家在Introduction部分耐心识别。
阅读文献时如何理顺文献的逻辑?
这三个部分介绍了整篇文章的背景、识别了现有研究存在的问题、本文的解决方案和最终的结果。
阅读这三个部分时,不需要纠结太多关于技术性细节的问题,只要对文章做了什么事情,为什么做这件事情,以及大致上怎么做的这件事情有一定的了解即可。在阅读完这三个部分后,你一定有疑问,即为什么要用这种方法解决问题?怎么具体实施解决问题的呢?研究的数据有哪些?数据处理的方法是什么呢?
关于这些问题,在方法部分和结果部分会给出解答。需要仔细阅读Methodology and Results section。另外,对于英语不好的,更需要加强学习,尽量避免使用翻译软件,如遇生僻词可以查字典解决单个单词的释义,但避免对整段乃至整篇进行翻译。
怎么把中式思维转为西式思维
举例:你可以说:A方法比B方法在XX方面提高了2%的性能,参见表1的对比实验,实验的具体设置如下所示。但是,你绝对不能说,A方法比B方法更优,是一种更好的方法。如果你这么说,审稿人就会问,怎么更好了呢?好在哪里?所以,一定要避免这种说法,多用事实说话,用数据说话。
避免细节失误,确保初审通过几率
最后是我们常谈的一个问题,避免一些细节上的“无心之失”导致被desk reject。
格式一定要规范
在选定合适(学科专业、期刊定位、目标读者均符合)的期刊后,应遵照目标刊物的格式要求进行写作。规范表达包括基本要素齐全、图形和表格设计合理化以及名词术语、量和单位、公式表达规范化等。在格式规范下,参考文献的规范著录是重中之重,因为一篇稿件的处理很大程度上是对这一部分的处理。编辑在工作中经常出现的问题是,参考文献在正文引文处没有标注,期刊缺少页码范围、书籍文献缺少出版社地址、网络文献责任者不明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