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科研的道路上,每一个精心设计的实验可能带来振奋人心的科学发现,也可能带来精彩绝伦的艺术作品。一张精美的科研配图,其实是在将“理性”与“感性”相结合,从不同的角度出发,以艺术的形式来解读科学之美,让大家更加直观地感受研究者所产出的科研成果魅力。
那么究竟如何来评判一副科研插图的质量?
科研插图首先需要满足的是期刊的审美标准,但期刊的审美并不是终极诉求。由于论文需要在全球的科学家中传阅、交流、讨论、为后续的科学研究奠定基础,在不同语言、不同国度中,图像的审美要面对的是更多阅读者的感观,是否有吸引力、是否有效起到信息交流传递的效果,这是科研绘图隐性的审美诉求,也是最为关键的评断标准。
我们在绘图经验中总结处优秀的论文插图应该有以下特点:
- 图片大小合理,清晰/美观;
- 坐标轴有标注和单位;
- X轴不要有留白,Y轴可以有留白;
- 有图例、网格;
- 所有汉字、字母、数字的字体大小合适,一般与正文字体相当或小一号;
- 同一篇文章内的风格要一致,比如坐标轴与图片边界的距离一致,这样图片显得整齐;
- 配色是点睛之笔。
如何制作一副兼具艺术性与科学性的优质插图?
2020年,Nature曾发表了一篇题为“Illustration: get your research the attention it deserves”的文章,其中采访了三位科研绘图大牛提供经验,我们在此编译以供大家参考:
FIONA NAUGHTON: 善用类比
我习惯利用比喻或类比来阐释我的研究。比如曾经为了解释一种特定的细胞膜蛋白如何输运胆汁酸底物,我画了一幅猫与老鼠的游戏图,通过描绘猫在游戏中的位置改变,来阐明猫(蛋白)如何将老鼠(底物)从细胞外面输运到细胞内部的机制。类比的手法有助于提炼出需要解释的最关键部分,展示给各个水平的读者看。建议在绘图前通思考一下”如何为我的研究创造广义上的类比?“然后根据思考结果把要传达的信息浓缩成几个重点,在画中表现出来。当然,如果一个概念没那么复杂,或者容易造成混淆时,就不要使用类比,而是选择更传统的图示。
JUSTINE LEE HIRTEN: 预研准备
建议各位同时对艺术和科学两个领域进行学习,以绘制出优秀的插图作品。不要一上来就动手画图,先仔细思考研究的背景,然后寻找一些参考材料来获得灵感。好的插图具有可辨识度和准确度,而优秀的插图还有着难以捕捉的细节。而这些都来自与对研究对象的细心观察和钻研。
ELLA MARUSHCHENKO: 了解受众需求
科学插图是一个发挥创意的过程,通常我会从科学资料开始阅读,并思考如何用最好的方式传达特定的概念和信息。对于用在论文或基金申请中的面向专业受众的插图,关键是科学上的精确度而不是美学上的优雅。图片用不着多么吸引眼球,而是要优先考虑实用性,以确保图片包含所有相关的技术细节并进行清晰地呈现。
但对于期刊封面和新闻稿来说,关键在于简洁,这是为了引起读者对研究的兴趣,因为受众还包括普罗大众和其他领域的研究人员。这些图片不用百分百保证科学细节,但一定要夺人眼球。针对这类图片,我建议选取一个主要对象,并利用周围空间来衬托主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