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月底,JAMA最新刊载了一篇viewpoint,探讨了近年来快速增长的巨型期刊(Mega期刊)。加之近期500本期刊被科睿唯安标记为On hold预警,其中不乏Mega期刊,从而让这一饱受争议的期刊类型再次被大家重视。究竟Mega期刊是不是等同于掠夺期刊?以后还能否在这类期刊上发文?今天我们就来综合解答一下。
何为 Mega 期刊?
Mega期刊又叫巨型期刊或大型期刊,简单粗暴总结——发文量大、收录范围大、以收取高昂版面费居多的开源期刊。并且,巨型期刊与其他期刊很重要的一点区别在于,它是以科学可靠性而不是创新性或重要性作为同行评议的标准。近年来,巨型期刊在生物医学领域迅速增长。
根据JAMA的这篇文章我们可以看到,2022年,已有55个期刊的年发文量超过2000,其中生物医学类占比达到近四分之一。并且在生物医学研究领域,已有26本期刊年发文量超过3500。
Mega期刊的是如何诞生的?
由于电子期刊出版流程已趋于成熟,再加上开放获取(Open Access)的推广,促使OA出版模式成为另一种出版渠道。 同时,电子期刊出版流程改变,也让稿件的审稿模式产生了新的评议方式,文章收录数量不再像纸本期刊有文章篇数上的限制,出版商可据投稿数量轻松地扩大出版规模,藉由以上各种因素与环境的渠成,促成了Mega期刊的产生。
Mega期刊中,最知名的期刊就是PLoS One,其2022年的年发文量已高达15654篇,主题横跨科STM领域,打破了传统期刊著重于单一主题的收录范围。由于Mega期刊快速的出版模式,满足了特定群作者的需求,进而争取到更多的读者群。加之PLoS One的成功,后续引领许多知名出版社纷纷加入Mega期刊出版模式的行列中,例如SpringerPlus、Sage Open、BMJ Open等,这类Mega期刊的文章总出版量正在迅速增长中,同时也因稿件被接受的可预测性,吸引众多作者投稿时的目光。
Mega期刊是掠夺性期刊吗?
Mega期刊具有出版量大、快速出版和向作者收取APC等特点,这些刚好也是掠夺型期刊的特点,因此对于其是否属于掠夺性期刊一直饱受争议。
一方面,掠夺型期刊的争议点仍在于是以不合理高昂的APC、保证登刊等方式,欺瞒作者投稿,故不能简易的将Mega期刊与掠夺型期刊画上等号。 期刊质量仍须回归到各项评比因素,如主编群的专业声誉、出版商声誉、同侪审核的专业度与流程、是否收录于知名大型的索摘数据库如Web of Science、Scopus、Ei Compendex等。
Mega期刊虽然现在还不一定被判定为掠夺期刊,但我们不可否认的是,现实中一些巨型OA期刊采用相对较低的学术质量控制流程,批量出版以获取巨额盈利。因此也有学者认为一些大型开放获取期刊激进式的攫取经费方式,虽不是掠夺性的,但随着时间推移,按照目前的方法和增长率可能会使得他们转向为掠夺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