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ESI高被引?你的论文离高被引还有多远?

高被引论文数量是国际通行的,用以衡量高水平研究成果的重要评价指标。某机构在某一领域的高被引论文数量越多,表示该机构在这一研究领域水平越高,在该学科建设活动中,更处于引领地位。通过对高被引论文的分析,可以有效揭示高校科研能力及其科研成果的学术认可程度,为学科评价、人才评价提供重要参考。

那么今天我们就为大家详细的、全面的、系统的讲一讲高被引论文是什么,什么样的文章才能获得高被引论文的入场券?

ESI是什么?

基本科学指标数据库(Essential ScienceIndicators,简称ESI),是目前普遍使用于衡量学科研究绩效、跟踪科学发展趋势的分析评价工具;是基于Web of Science核心合集数据库的深度分析工具,通过ESI可以确定22个学科领域中最有影响力的国家、机构、论文和出版物,以及研究前沿。

ESI阈值揭示了前1%的作者和机构以及前50%的国家和期刊在10年内获得的引用次数。ESI收录了12000多种学术期刊上发表的SCIE和SSCI近十年发表的论文和被引数据,具有广泛的代表性,已经被全球普遍认可。ESI指标用来评价一所高校(或机构)的科研水平,甚至通过ESI高被引科学家来预测诺贝尔获奖者。我国高校双一流建设也普遍把ESI进入全球前百分之一、千分之一的学科数作为建设目标。

网址:esi.incites.thomsonreuters.com

收录文章类型

仅为article和review

更新频次及数据范围

数据库一年更新6次,每两个月滚动10-11年数据。

也就是说,更新时间为2022年7月的数据,范围囊括了10年零4个月的数据(2012年1月1日~2022年4月30日);而更新时间为2022年9月的数据,范围则是10年零6个月,即2012年1月1日~2022年6月30日。

ESI学科划分

不同于Web of Science中251个学科分类,ESI将学科分为22个领域类别,包括:

1. Agricultural Science

2. Biology & Biochemistry

3. Chemistry

4. Clinical Medicine

5. Computer Science

6. Economics &Business

7. Engineering

8. Environment/Ecology

9. Geosciences

10. lmmunology

11. Materials Science

12. Mathematics

13. Microbiology

14. Molecular Biology & Genetics

15. Multidisciplinary*

16. Neuroscience & Behavion

17. Pharmacology

18. Physics

19. Plant & Animal Science

20. Psychiatry/ Pscychology

21. Social Sciences-general

22. Space Science

对于Multidisciplinary中的48种刊物,每篇文章按照其参考文献分类到其余21个科目中,无法分类的,划归于Multidisciplinary。

ESI前1%的学科

如果在某学科,一所机构的被引频次位于全球所有机构的前1%,则称该机构的某学科为全球前1%学科。 同一所机构一般最多有21个学科为进入全球ESI排名前1%的学科。

如何拿到ESI入场券?

ESI对全球所有高校及科研机构的SCIE、SSCI库中近11年的论文数据进行统计,按被引频次的高低确定出衡量研究绩效的阈值,

Countries/Territories : 居世界前50%的国家/地区

Journals: 居世界前50%的期刊

Institutions : 居世界前1%的研究机构

Authors : 居世界前1%的作者

Hot Papers: 和居前0.1%的热点论文

Highly Cited Papers (last 10 years) :ESI高被引论文是在其发表年份和领域按被引次数都位于前1%的论文

“热点论文”或者“ESI高被引论文”的图标——见下图——需要在WoS里查询相应内容才能看到。

如何确定进入ESI高被引论文?

高被引论文是与同学科、同年论文进行比较的结果。ESI高被引论文阈值表提供22个学科(Research Fields),不同年份(一般提供11年,也有少数提供10年)论文被引频次阈值(threshold)。

那么通过查期刊-学科对应表ESI MasterJournal List,就可以查看投稿的期刊所在学科。虽然数据两个月更新一次,但是期刊归类整体来说变动不大。

查询ESI高被引论文,需要了解自己论文的被引和发表期刊所属学科分类,然后对照学科分类和发表论文年度对应的ESI高被引阈值。

其实还有更简单的办法,就是直接在Web of Science 数据库中搜索,如果符合条件,会在文章右侧标出。

如果在ESI中检索 不到某一作者或机构,说明其还未能进入ESI或没有学科进入ESI前1%。

类似“地区43个学科**进入ESI前1%” 或“202*年ESI前1%的学科数量为356个”。

这些标题的 “43” 和 ”356” 意思均为: 每个高校或机构的不大于22个进入ESI前1%的学科数量,然后将每个学校的这个数量重复叠加的总和。

评论已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