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许多临床医生,特别是还没有在国际学术期刊上发表过文章的医生们来说,正规的临床研究:如随机对照的临床试验、观察性研究等,都是难度比较大的,多数需要科研课题经费,需要时间也较长。因此,不少有经验的临床研究者,都会尝试利用现有的临床病例资源进行研究。尤其是队列研究,作为生物医学研究的宝贵资源,在揭示疾病的病因、发病机制,改善疾病预后,减轻疾病负担等方面显示了巨大的作用。对于临床医生来说,是发文的最佳选择之一。那么,今天我们就来综合解析一下队列研究究竟该怎么做,以及它操作过程中的一些常见问题。
什么是队列研究
队列研究(cohort study)是将人群按是否暴露于某种因素及其暴露程度分为不同的亚组,追踪各组的结局,比较不同组之间结局频率的差异,从而判定暴露因素与结局之间有无因果关联。
队列研究分为三类型,前瞻性队列研究,回顾性队列研究,双向性队列研究。回顾性队列研究的研究对象是根据其在过去某时点的特征或暴露情况而入选并分组的,然后从已有的记录中追溯从那时开始到其后某一时点或直到研究当时为止这一期间内,每一成员的死亡或发病情况,在此基础上,评价暴露因素与医学研究结局的因果关联性。
队列研究到底值不值得做?
队列研究的优点:
1.资料收集在结局出现之前,一般不出现回忆偏倚;
2.主要研究疾病与暴露因素之前的关系,可直接获得暴露和对照的发病率或死亡率,可直接计算RR、AR等;
3.可充分而直接的分析暴露的病因作用;
4.由因及果,检验病因假说的能力较强;
5.有助于了解疾病的自然史。
队列研究的缺点:
1.研究所需样本量大,人力、财力和时间投入较大;
2.随访时间长,容易出现失访偏倚;
3.在随访过程中,未知变量引入人群,可能会导致结局受到影响;
4.不适宜研究发病率很低的疾病,因为较难发现其危险因素。
队列研究怎么做?
队列研究基本分析步骤队列研究基本统计分析步骤包括以下4步:
1、统计描述。总体描述人群的特征、分组情况、分组人数、随访时间、失访情况。
2、暴露组与非暴露组人群的差异性情况。一般情况下,暴露组与非暴露组在诸多研究对象的特征上都存在差异性(分组不均衡),但我们需要了解到底哪些因素分组不均衡。一般采用t检验、卡方、秩和、方差分析来探讨差异性。
3、初步分析暴露因素与结局的关联性。根据结局的特征,暴露因素与结局的关联性。
4、多因素回归探讨一个或者多个暴露因素对结局的影响。最后,主流方法是借助回归分析排除干扰,研究暴露因素的影响及及影响程度。
回顾性队列研究与病例对照的区别
回顾性队列研究
队列研究分为三类型,前瞻性队列研究,回顾性队列研究,双向性队列研究。回顾性队列研究的研究对象是根据其在过去某时点的特征或暴露情况而入选并分组的,然后从已有的记录中追溯从那时开始到其后某一时点或直到研究当时为止这一期间内,每一成员的死亡或发病情况,在此基础上,评价暴露因素与医学研究结局的因果关联性。
病例对照研究
病例对照研究是以现在确诊的患有某特定疾病的病人作为病例,以不患有该病但具有可比性的个体作为对照,通过询问,实验室检查或复查病史,搜集既往各种可能的危险因素的暴露史,测量并比较病例组与对照组中各因素的暴露比例,经统计学检验,若两组差别有意义,则可认为因素与疾病之间存在着统计学上的关联。
因此,我们可以看出,两种方法的研究对象分组是不一样的,回顾性队列研究的研究对象是根据其在过去某时点的特征或暴露情况而入选并分组的。病例对照研究是按照是否患有某种疾病(结局)来分组的。